English

丰镐考古成果及其意义

1998-02-20 来源:光明日报 袋足鬲 我有话说

为了配合“夏商周断代工程·武王伐纣年代研究”课题,我们于1997年3—5月对陕西省长安县马王镇西周都城———丰镐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共发掘遗址面积120平方米,西周墓葬17座,发现灰坑16座、窖穴1座、房子1座。其中有多组地层关系,对“夏商周断代工程”具有重要价值。

典型地层单位及其时代推断

本次发掘有多组典型地层关系,其中最为重要者有三组。

H18、H7、F1、H12约属武王灭商前至文王建丰时期的先周晚期文化遗存。以H18为例,H18形状为东窄西宽,口大底小,南北宽4.50—3.50米,东西长约6.30米,坑深达5.20米,是一处内涵丰富的早期堆积。坑内陶器以砂陶比例较大,纹饰以细绳纹为主,另有方格纹、菱纹、乳钉纹、波折纹等,还有一定数量的黑皮陶。陶质普遍较差,烧成温度低。H18所出器类甚多,有罐、尊、簋、袋足鬲、联裆鬲(见下图)、钵、盆等,其中联裆鬲比例较大,形态不甚规整。此外,还有个别受西部文化影响的素面高直领附耳罐。除陶器外,还出有碳化粟米、骨器、石器等。H12还出土一件直口圆肩罐,肩部刻有一枚字卜卦符号。

T1④层约属商周之际。所出陶器陶质陶色纹饰近于H18,但灰陶、红陶比例增多,器类有联裆鬲、袋足鬲、罐、钵、盆等,出现少量殷式簋,袋足鬲比例更少。

H16、H11、M7、M5、M15、M4约属西周早期。灰坑以H11为例,H11形状为锅底状,出土遗物丰富。陶器以灰、红陶为主,质地好,烧成温度高。纹饰基本以中绳纹为主,极少见印纹类纹饰。陶器器类有殷式簋、粗把平盘豆、双耳罐、小口罐、侈口分裆尖锥足鬲等。墓葬中M7、M4均较为典型,两者均为土坑竖穴墓,M7出土殷式簋3件、联裆鬲1件,小口折肩罐2件,共计6件陶器。M4出土青铜器3件,即铜鼎、铜爵、铜觯各1件,陶器7件,即仿铜尊1件、侈口高领尖锥足分裆鬲1件、殷式簋2件、折肩罐1件(肩部饰波折乳钉纹)、圆肩罐2件。

H8、H3、T1③均属西周中期,陶器以灰、红陶为主,质地好,火候高。纹饰基本上只有绳纹和素面两种。陶器有盆、联裆鬲、分裆鬲、小口瓮、粗把豆、罐、方器座等。器类减少、殷式簋基本不见。

M3、M8出土西周晚期流行的素面盂、大盘豆、小口折肩罐、分裆鬲等。

除了以上各典型遗存单位外,我们还发现了先周晚期房子一座,即F1,形状为长方形半地穴式,较规整,长3.72米,宽2.90米,深1米。坐北朝南,门向南开。房内有很平整结实的踏踩面以及灶坑、柱洞遗迹。这类先周时期周人房子的发现在考古发掘中也是不多见的,是我们考古工作的重要收获之一。

以上各单位均出土了或多或少的木炭和兽骨,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背景知识清楚的系列性测年样品。

在所有发现中,对断代工程具有特殊意义的,是过去认为在丰镐遗址比较难找的一系列武王伐纣前后的先周晚期和西周早期的遗存。据专家认证和我们的初步整理研究,可以初步确定,H18、H7、F1、H12属先周晚期遗存,H16、H11、M5、M7、M4、M15属西周早期遗存。我们据以断定其年代的理由如下:

1、根据考古学的地层学和器物类型学研究方法,H16、H11、M5、M7、M4、M15分别打破H18、H12、H7,在时代上有早晚之分。从各遗存单位的陶器看,两类单位间区分明显,可以分期,但两类单位的陶器之间又是紧密相联、前后相承的,两类单位可视为前后相续的两期考古学文化。

2、H18、H12、H7是迄今考古所见,沣西地区最早的周人文化堆积,与文献中关于文王灭崇后始建都于丰,即在沣河西岸马王镇一带的记载相对应,这几个单位应即相当于先周晚期约文王时期。

3、根据横向比较定年的方法,在H18中出有一件同殷墟四期陶鬲相似的鬲口沿和素面矮鬲足,是H18相当于晚商晚期的一个证明。另外,H11、H16、M7、M5等西周早期单位均大量出现了在H18、H12、H7中极少见的商式风格的器物,如鬲、簋、豆,应是武王灭商后大量吸纳商文化因素的反映。先周单位遗物与西周早期单位遗物间的明显区别,也只有商周朝代更替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作为解释,最有说服力。

4、与丰镐遗址50年代发掘的H10打破H11的一组遗存单位出土物相比较,其中H10出有西周早期典型铜器纹饰陶范,其下的属先周晚期的H11,从所发表的陶器器类纹饰看,与H18、H12、H7相似,时代应接近。

5、与先周、晚商及西周早期典型铜器墓中所出陶器器形相比较,其中,铜器的时代可根据其铭文纪年而定。H18、H12、H7所出器物与先周晚商时期的铜器墓,如西安袁家崖、宝鸡旭光墓、沣西毛纺厂M1等的陶器,如袋足鬲相似。H16、H11、M15、M7、M5所出陶器则与早周典型铜器墓,如张家坡M101、M16所出同类器物相似。

6、西周早期单位所出器物与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都城遗址和山西曲沃天马—曲村晋国都城遗址最早的周人器物相似,如鬲、簋等,而后两个遗址早期文化属明确的周初纣国,是西周早期文化的代表。由此可以推定早于西周早期单位的一期及其典型单位当属先周晚期。

丰镐考古的价值和意义

1997年10月2日至5日,“夏商周断代工程·先周文化考古学研究研讨会”的与会专家学者肯定了H18等一批先周文化晚期典型单位的代表意义及其在武王伐纣年代推定和全面认识先周文化的考古学面貌并探讨先周文化方面的重要价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为“武王伐纣”和西周列王的年代研究提供了背景知识清楚的系列性碳14测年样品。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建丰距武王伐纣仅13年,如承认H18等一批遗存是这几年内形成的,那么,通过利用这些遗存单位及西周早期遗存单位碳样的系列性测年结果,结合天文学对古天象年代的研究结果,就可能排除40余种武王伐纣之年说法中的相当一部分。

2、多组地层关系及较为丰富的相关遗物为丰镐遗址乃至关中地区,甚至更大范围的周文化考古学分期及年代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资料。

3、文王建都于丰是一个事实。过去,在沣西地区也发现有先周晚期资料,但数量少,与西周早期的遗物有明确区分的更少。本次发掘资料丰富,充分反映了先周晚期文化面貌,这无疑为由后向前推、认识和研究先周文化建立了一个基点,比如,以此可以确定北吕、斗鸡台、西村、贺家等周人墓地及郑家坡、岸底、纸坊头等遗址的年代和性质。

4、本次发掘对考古学本身的诸多学术课题的研究也有推动作用,如确定文王所建丰都的地点,认识周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葬俗以及周人的社会文化变迁,探讨丰镐遗址的各期聚落布局等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